1955年大授衔,作为红军重要山头之一的陕北红军,没出元帅,也没有大将,只有一个上将阎红彦寻钱网,还是临时补缺上来的。
而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能够代表陕北红军的几位创始人,不是牺牲的太早,就是犯了错误被处理。
例如刘志丹和谢子长,无论谁活到大授衔,那都得是大将保底。而陕北红军的另一位领军人物高同志,若非犯了错误,定能跻身十大元帅,而且还是比较靠前的位置。
为什么这么肯定的说呢,主要是高在军中的职务太高了,新中国成立之初,他即是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又是军委副主席。
当时全国共有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北、西南六个大军区,除了高领导的东北军区之外,其他五个军区司令员都是元帅。
而在军委中,新中国成立之初先后有14位副主席,1949年时有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彭德怀、程潜五人,1951年增补林总、高同志两人。到了1954年,再次增补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七人。
展开剩余76%内行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来,这个排名其实就是后来十大元帅的排名,由此可见,如果高同志不犯错误,那大概率要排在林总后面。可惜历史没有如果,高同志注定要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除了刘志丹,谢子长和高之外,陕北红军的其他将领,无论是资历还是职务,不要说元帅,就是大将都不够。
当年中央到达陕北后,将陕北红军改编为四个军,分别是红27军、28军、29军和30军。那这四个军的军长都是谁,在1955年又都被授予了什么军衔呢?
红27军的军长是贺晋年,他也是陕北红军的创始人之一,领导和参与了陕北苏区的创建和反围剿斗争。
红军时担任27军军长,抗战时担任留守兵团警备第1团团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警备三旅旅长兼三边分区司令员,负责保卫党中央和延安。
解放战争爆发后,他前往东北战场,历任东野11纵司令员寻钱网,48军军长,第15兵团副司令等职。
原本以贺晋年的资历和职务,是陕北红军上将代表的不二人选,可惜受到了高同志的牵连,最初只被评为大校,最后还是在毛主席的过问下,才晋升少将,成了唯一的副兵团级少将。
红28军军长最初是刘志丹,可惜他在东征时牺牲了,军长一职由宋时轮接任。宋时轮毕业于黄埔五期,军事指挥能力出众,又是中央红军出身,因此深得中央重用。历任八路军第4纵队司令员,山东野战军参谋长,华野第10纵队司令员,三野第九兵团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红29军成立之初,军长是肖劲光,但考虑到他出身中央红军,不久后就被调回中央,由出身陕北红军的李仲英接任军长。
李仲英的革命经历颇为传奇,早年曾加入帮会组织哥老会,劫富济贫,后又在国军中当过排长。1930年,在谢子长等人的动员下参加革命,历任连长营长团长等职,1937年2月接替肖劲光出任红29军军长。
不过在后来的革命中,由于复杂的历史问题,李仲英的职务一直不高,到1948年时,才是西北野战军第14旅副旅长。新中国成立后,李仲英离开军队,出任陕西省水利厅副厅长,因此未参与授衔,1960年因病去世。
红30军军长是阎红彦,他15岁参加革命,是陕北红军的创始人之一。1932年,红军陕甘游击队成立时,谢子长任总指挥,刘志丹任副指挥,阎红彦任第一支队支队长,地位仅次于二人。
1936年2月,阎红彦奉命组建黄河游击师,并担任司令,不久后根据中央指示,部队改编为红30军,仍由阎红彦出任军长。
在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阎红彦的级别也不低,历任八路军留守兵团第一旅政委,晋冀鲁豫野战军三纵副司令员,二野第三兵团副政委等职。
不过大授衔时,阎红彦早已离开军队,担任四川省委书记兼重庆市委书记,本来不应该参加授衔的。但毛主席看到上将名单中没有陕北红军代表,就提议让阎红彦做陕北红军的上将代表。
因此,大授衔前,阎红彦被紧急任命为成都军区第一副政委,重新穿上军装寻钱网,在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发布于:河北省捷希缘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