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1书评︱后发经济体弯道超车的三条路径)衡牛所
安芳、李贵卿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5年6月
编者按:后发经济体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衡牛所,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热门领域。在追求现代化的道路上,只有“东亚四小龙”等少数经济体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跻身高收入经济体行列。韩国首尔大学经济学教授李根(Keun Lee)是经济追赶领域的权威学者,曾担任韩国总统经济发展问题首席顾问,2022年出版《经济追赶与技术跨越:韩国的发展路径与宏观经济稳定》曾获得熊彼特奖。近日,作者另一本经济追赶研究著作《经济追赶的艺术:创新体系中的障碍、迂回与跨越》衡牛所中文版面世,这本书别开生面,通俗易懂,特别适合对经济学有兴趣的普通读者和政策实践者阅读。作者在本书中提出,后发经济体在追赶过程中面临两种失灵(企业的能力失灵和规模失灵)和一个障碍(发达经济体的知识产权保护),但依然有弯道超车的可能,并指出了三条可行的“弯道”,最终实现跨越式发展。最近几年纷繁复杂的国际经贸风云表明,这三条“弯道”不仅可行性强,而且正被受到先行经济体抵制的后发经济体所实践采用。
【韩】李根/文
增进人类福祉至关重要。然而,能否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尤其对发展中经济体来说)依然是个未知数,这是经济研究中一个由来已久的话题。经济学文献力图找到经济发展的一个普遍因素,对所有经济体都有约束力,而不论收入水平和结构差异。本书以此为出发点,认为富国和穷国的增长机制不同,贫富国家之间有一条非常狭窄的通道。因此,后发经济体在穿过这条通道时必须小心翼翼,不然就可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MIT),或在中等收入阶段发展减缓。我将书名定为“追赶的艺术”,而非“追赶的科学”,是因为成功的追赶鲜少发生,还因为穿过这条狭窄通道需要对资源进行复杂而精细的调动,也需要战略性思维。
由于存在两种失灵(企业的能力失灵和规模失灵)和一个障碍(发达经济体的知识产权保护),因此后发经济体必须采取弯道超车的策略。企业的能力失灵是指发展中经济体内在的创新能力建设上的困难。这与传统的市场失灵截然不同。市场失灵认为研发补贴有助于提高研发效能(或强度),其暗含的假设是企业已经能进行研发了,只有这样该观点才站得住脚。否则,即使增加激励或补贴也无济于事。还有观点认为,强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能激发进一步的创新。该观点也应受到批评,这只有在假定企业已具备创新能力的情况下才成立。规模失灵是指目前在发展中经济体占主导的是中小型企业,缺少世界一流的企业,而中小型企业在引领经济体向高收入水平发展方面能力不足。
两种失灵和一个障碍的存在使后发经济体必须探索创新能力建设的新路径,而不是复制发达经济体的做法。尽管长期以来不少人认为,巩固技术能力是经济追赶的关键因素,但对这一过程并没有提出具体的指导性措施。本书解释了能力建设中的三条弯道。
第一条弯道是在宽松的知识产权保护体制下,促进小专利和商标形式的模仿创新衡牛所,而不是促进和巩固常规专利权。
第二条弯道的重点是全球价值链(GVCs),具体来说,是以非线性顺序,先加大、再减小、之后再加大全球价值链参与度。本书建议采取一种与全球价值链相关的弯道:经济体最初应参与全球价值链,从中学习知识,到了某个阶段后,应减少参与全球价值链,通过相继进入高端细分市场,发展本国价值链。否则,后发经济体会停留在低附加值细分市场,表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症候。例如,尽管墨西哥签署了《北美自由贸易协议》(NAFTA),过去十年间该国的人均收入却从美国人均收入的45%降至33%。
第三条弯道是指首先专攻短周期的高科技部门和产品(如信息技术行业),到后期再专攻长周期的部门和细分市场(如制药业)。长周期技术意味着先前的知识在长期内依然有用且重要。这些技术虽然意味着令人垂涎的丰厚利润,却对后发者构成了进入壁垒。因此,建议后发者瞄准短周期技术,这些技术的进入壁垒低,但发展前景良好,因为创新频率高,常常会打破在位者的主导地位。
除以上三条弯道外,本书将“跨越”明确为追赶或赶超的最后阶段。跨越是指后发而先至,从而实现对先行者的赶超。此举是必要的,它能避开先行者拥有的知识产权,直接跨入新一代技术领域。因此,在范式转变、更新换代或遭受外生冲击时,跨越就极有可能成功。
跨越包含行业间和行业内两个维度。在某种程度上,行业间的跨越类似于Hidalgo等(2007)所谓的“跳远”,他们认为后发经济体必须转向远离当前位置或外围位置的核心产品空间。相反,我们重点关注的是行业内的跨越,意即在同一部门之内跨越多代技术。行业内跨越比行业间“跳远”容易些,只要后发者已具备一定的吸收能力,比如拥有特定行业的制造经验。
弯道超车和跨越式发展是经济追赶的两大核心理论概念。第三个核心概念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发展初期,即既有国际分工的进入点。由于进入时间晚,后发经济体一般会以自主设备生产加工类型或对外直接投资(FDI)的形式,进入低端细分市场或脱离发达经济体的部门。
通过融合三大核心概念,我们创立了一个涵盖“后进入→弯道超车→跨越式发展”的经济追赶综合理论。这种顺序追赶动态是克服上述两种失灵和一个障碍的关键。虽然有着内在的风险,跨越式发展依然是必要的,因为这是经济体奋起直追并超越先发者的唯一途径。因此,跨越式发展是使后发经济体转变为发达经济体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本书的关键理念相当矛盾,因为后发者只有开辟一条不同于先行者的新路径,才能实现赶超。经济追赶有自相矛盾的一面,因为其本质是追逐一个变动不定的目标。由于目标(即先行者)在不断移动,后发者如果只是亦步亦趋就无法实现超越。虽然后发者一开始可以模仿、跟随并学习先行者,但在抵达某一路段时,最终应选择替代方案,即另辟蹊径、抄近路或弯道超车。
本书提出的追赶理论围绕三个悖论来构建。第一个悖论是“殊途同归”,意即为达到并实现接近先行者的收入水平,后发者必须走一条不同于先行者的新路。第二个悖论是“弯道比直道快”,意即直路上交通拥堵,后发者可以弯道超车,比他人更快抵达目的地。第三个悖论是“从窗口飞出或跌落”,意即只有做好“飞行”准备、“翅膀”强壮有力的企业才能尝试跨越,其他企业会面临重重风险。
(本文摘自李根,《经济追赶的艺术:创新体系中的障碍、迂回与跨越》,序言。有删节,标题为编者所加。)
捷希缘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